“‘城市群’的概念是哪个学者最先提出的?”姚士谋抱着平板电脑,对着人工智能软件提问。他本年已84岁,退休前,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舆取湖泊研究所的研究员。“法国地舆学家戈特曼于1967年提出城市地带学说。”“国内学者周一星对‘城市连缀区’做了些研究,这种提法和‘城市群’比力接近。”这两种回覆,姚士谋都不合错误劲,再次诘问。“想起来了,是姚士谋正在1992年出书了《中国城市群》一书。”人工智能终究“开窍”,姚士谋这才将电脑放下。受糖尿病影响,姚士谋眼睛不大好。文字看不清晰,只能麻烦老伴念给他听,老伴吐槽,一念就是一个小时,口干舌燥。即便如斯,针对采访提纲上的问题,姚士谋事先手写10页回覆,还用红色笔校对点窜了一遍。采访当天,姚士谋到所正在的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道讲党课,每次讲课内容总和长三角城市群相关,这已是第6次讲课,他预备了良多幻灯片。工做人员提前和他筹议:“今天居平易近来得比力多,他们4点钟要去接小孩下学,大要讲1个小时?”姚士谋承诺下来,又感应些许可惜,“那我们早点起头,能讲1小时10分钟”。1992年,姚士谋等出书《中国城市群》一书,必然程度上,国内对“城市群”的关心和研究由此拉开序幕。第一版上架以来,这本书履历多次弥补、完美和再版,“城市群”的样貌和形态也正在发育、成长,成熟。知来,明去,方能致远。姚士谋对长三角的成长过程如数家珍。30多年后,我们找到姚士谋,从头回首长三角走过的,大概能获得新的。“我们搞研究的,一般按照经济纪律做判断。”姚士谋所著《中国城市群》共出了4版,曲到2016年第四个版本,“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”才正在书式表态,范畴包罗上海市、江苏省、浙江省、安徽省。正在此之前,书中都将这一区域称为“沪宁杭城市群”,“包罗苏锡常、杭嘉湖、宁镇扬三个小城市群。”姚士谋说,“城市群该当是鸿沟恍惚的,没有行政区划的。”
两地的交往密度,通过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金融流等目标区别。每年送到上海的蔬菜粮食,都经由苏浙用大船和火车来运,这是经济交换亲近的表示;每到节假日,旅客从上海出发短途旅行,溧阳天目湖、德清莫干山都是抢手目标地,这是人流交往稠密的表现。而城市群之外,有较着的断裂点,这表白两地之间关系相对疏远。“好比,2003年,我们到蚌埠做规划,从南京到蚌埠,高速公上车子很少。每24小时通行车辆跨越5万辆,高速公才能达到比力高的操纵效率。”姚士谋回忆。按照市场经济纪律,断裂点之外,便不该再纳入城市群范围。姚士谋认为:“城市群可以或许辐射的范畴很大,但城市群本身范畴无限。”1992年,“城市群”正在国内初次提出后,这一通俗易懂、和蔼可掬的概念很快被接管。1998—2009年,全国各省市进入城市群规划的期间。“国内城市扶植逐步成形,各个城市总体规划根基做完了,起头要处理‘群’的问题。”“城市群”概念成为各类中的喷鼻饽饽,姚士谋也被邀请,成为不少处所的“座上宾”。山东办城市群,每年把各县规划相关部分的工做人员集中到济南,分成七八个班,每个班50人,由姚士谋同一讲课,讲城市群规划。规划院院长和姚士谋也很熟悉,隔段时间便邀请他,到讲讲城市群。不少处所把姚士谋的书买下几千本,做为进修材料,给城市规划相关干部每人发一本。相较于学术界以“城市群”做为城市成长形态的描述,以城市群为单元进行系统规划,逐步成为谋求城市更久远成长的手段。“城市之间若何分工,都要从‘城市群’的视角回覆。”姚士谋说。
依循这一思,长三角履历了由地舆概念到经济概念、由小范畴扩展到大范畴的成长过程。地舆概念上,长三角指长江入海的处所。经济概念上,长三角范畴一曲正在变化,最后,199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之时,涵盖15个城市:上海、无锡、宁波、舟山、姑苏、扬州、杭州、绍兴、南京、南通、泰州、常州、湖州、嘉兴、镇江。2003年,台州插手,成长成为16个城市。2010年,合肥、盐城、马、金华、淮安、衢州成为经济协调会。2010年,国务院核准的《长江三角洲地域区域规划》将长三角范畴确定为上海市、江苏省和浙江省。同期编制的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长规划》将长江三角洲的范畴确定为三省一市:江苏省、浙江省、安徽省和上海市。现正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划分体例,虽取姚士谋的初志分歧,但他充实理解和认同,“将行政区划的要素纳入考虑,更便利办理”。同时,上海、杭州、南京的力量比力强,操纵这些次要城市正在人才、手艺、经济范畴的辐射感化,把安徽、苏北、浙西等地带动起来,是整个城市群的使命。“无论如何划分,大师的目标是一样的,实现城市群内部‘1+1+1+14’的效应。”
“城市群”的概念并非舶来品,姚士谋是原创者。这对于其时仍处正在成长起步阶段的我国地舆学界而言,十分罕见。正在他美国之行的前一年,美国科学院受中国科学院之邀,派出地舆代表团10名地舆学家来华拜候调查。其时两邦交换不多,对相互环境不太领会。姚士谋传闻了一件妙闻——8月的炎天,十分炎热,这批美国地舆学家船行至桂林山川间,“从没看到过这么清亮的水,都是透底的!”五六个美国人穿戴短袖短裤就跳下去了,一旁担任欢迎的惊失色,“出了工作怎样办?”1978年,中国科学院受美国科学院之邀,派出10人地舆代表团到美国拜候。这是自1972年中美关系一般化以来,我国访美的第一个平易近间科学代表团。姚士谋做为城市地舆范畴的代表,成为拜候团中的一员。
姚士谋一度糊口。他出生正在广东农村,小时候和亲生父母失散,由外婆扶养长大。上世纪50年代,姚士谋成了家中第一个大学生。中学的地舆教员给他,要考地舆系,由于“考的人少”,所以更容易些。每个月要交12元伙食费,姚士谋拿不出来,的叔叔每月援助他5元,他别的申请了帮学金,每月再领7。5元。姚士谋给写小文章,关于各地地舆,拿3元、5元的稿费,填补本人的开销。以优异成就结业后,姚士谋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湖所工做。1975岁首年月,南京市扶植局提出:“能不克不及请所里年轻人帮我们南京做查询拜访?”姚士谋正式起头城市地舆范畴的研究生活生计。其时,国内关于城市地舆的研究不多,工做开展次要靠“脚力”。好比,为了查询拜访南京生齿和地盘操纵环境,姚士谋他们把83个一个个跑下来。每一个登记几多户口?春秋布局若何?有几多职工?每家几多小孩?这些消息都需到查材料获得。“距离10公里之内,我们便走;若是再远了,我们就骑自行车。”姚士谋回忆,其时单元有五六辆自行车做为出行“公车”,不外都破破烂烂的,链条没有盖子,骑着骑着会间接把裤脚管卷起去,沾上一裤子自行车油。3个多月内,他们走遍了南京所有。
出访美国后,姚士谋认识到了差距:“我们那么大的国度,城市那么多,研究城市的学者却不多,城市规划也才方才起头。”其时,美国是世界上都会化程度最高的国度之一。、、克利夫兰、等城市都沿五大湖周边分布,美国的“钢铁城”“汽车城”集聚于此;加利福尼亚、俄勒冈和州则沿美国西海岸分布,构成一个电子工业发财的城市地带。尔后10年,姚士谋又拜候了多个国度。1988年,他到日本访学,本地学者告诉他,日本十分看沉都会圈扶植,交通根本设备扶植、投资金融办事等,都以东京都会圈、大阪都会圈、名古屋都会圈等三大都会圈为焦点。除了“城市地带”“都会圈”等用词,国内学术界较多进修苏联先辈经验,正在苏联科学院地舆所绘制的规划中,“城镇系统”的说法比力多,国内对这一概念援用较普遍。国内城市数量增加,规模扩大,并正在地舆范畴上逐步毗连成片,正在财产成长、人员往来上慢慢互相影响,姚士谋大白,城市全体规划、“抱团成长”是趋向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姚士谋曾关心过无锡,五六个经济相对发财、地舆空间距离较近的乡镇,可以或许构成合力,发生小工业成长的集聚效应。姚士谋参取规划工做,“不只要做厦门市成长计谋规划,还要做海洋规划、旅逛规划、开辟区规划,以及福厦走廊(包罗福州、泉州、漳州、厦门等沿海城市)的经济规划。”
若何描述这一新趋向?“城市连缀区”范畴太广,“城市地带”空间形态较为狭长,“都会圈”一般要有一个焦点城市,对于其时中国的成长环境来说,这些概念都不克不及完全合用。姚士谋“频频想了几十次”,他想到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想到天然界中的动物分为各类群类,从而延长到“城市群”,即必然地域范畴内,各类不划一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交通收集构成一个互相限制、互相依存的同一体。由此,姚士谋成为国内提出“城市群”概念的第一人。关于《中国城市群》一书,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的评价是:“开创了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先河,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范畴的空白。”中山大学地舆科学取规划学院传授许学强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:“系统阐述城市群的概念、摸索城市群成长纪律、空间形态及成长趋向的,应首推姚士谋传授。”
汗青上天然构成的城市群内,城市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慎密,并且城市的分工协做也欠好,大都为合作关系,以至彼此限制、彼此。1976年,姚士谋带队进行苏南小城镇规划。苏南乡镇企业成长得很快,数量和规模都正在增加,取此同时,问题逐步凸起。化工场建正在水源地附近,三更偷排污水,缺乏监测设备;农业做物区肥料农药等跟着雨水被冲到河里,形成农业面源污染;附近居平易近间接正在河流淘米洗菜,糊口垃圾间接倾倒,没有处置办法。不少村平易近家里没有通自来水,将河沟里的水沉淀一下间接用,有些村平易近因而生病。保守成长体例以生态为价格,必然不长久,并逐步成为成长限制。“其时对问题不敷注沉。”姚士谋查询拜访后将演讲送给相关部分,鲜有反馈,“仍是要成长经济,一切为经济让。”别的,长三角城市群内,曾呈现财产同构、反复扶植的环境。好比,各地曾花大气力投资口岸扶植。从上海吴淞口到南京龙潭港,河流水深12米,5万吨汽船只能到江阴,之后,水深添加到16米,并新建100个万吨泊位。“浙江也有50多个万吨泊位,不外一些口岸操纵率比力低,大大都货色集中到上海。”姚士谋说,口岸资本协和谐船埠的充实操纵,都是关系本地经济成长的主要问题。“以前,坐着姑苏的公共汽车,不克不及进上海,必然要换乘上海的车子;江苏姑苏平望以蚕桑养殖财产出名、致富,养蚕手艺,以至丝绸颜色,不克不及透露给浙江湖州人……”地舆空间上,长三角各地是最亲密的邻人,财产成长上,却视对方为次要合作敌手之一,姚士谋一口吻举出良多例子,有些“恨铁不成钢”,“处所从义万万要不得”。
颠末40年的成长,长三角城市群到领会决问题的时候。长三角城市群内,城镇成长各有特色,又互为弥补,财产标的目的各有差别,又彼此共同,“有人出产螺丝钉,有人出产打火机,有人拆卸零件,有人担任发卖”。这是姚士谋但愿看到的城市群将来。姚士谋曾到义乌调研,这座浙江小县城,一头连着230多个国度和地域,一头连着210多万家“中国制制”企业,从沿街叫卖的“鸡毛换糖”小生意,到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,义乌成长为商业“巨无霸”。他认为,这是很好的城市成长样本。姚士谋也曾为靖江做规划。制船业是靖江的支柱财产。10多年前,靖江制船以划子为从,市场从体大多是乡镇企业,这些年,对准万吨级大船,靖江填补市场空白,相关产值占领全球市场份额跨越十分之一。“零部件苏锡常工场支撑,进口商业上海支撑,靖江成长比规划跑得还快。”
“十四五”规划要求,成长强大城市群和都会圈,分类指导大中小城市成长标的目的和扶植沉点,构成疏密有致、分工协做、功能完美的城镇化空间款式。二十大演讲提出,以城市群、都会圈为依托建立大中小城市协调成长款式,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扶植。长三角城市群之间,协调沟通机制慢慢成立起来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延续至今,每两年举行一次市长会议,由市长或分担副市长加入,并举行一次工做会议。每年举办长三角地域次要带领座谈会,总结高质量成长经验,继续霸占一体化过程中的“硬骨头”。现正在,长江里的二类水回来了,沪苏交壤处不只能搭乘跨域公交车,还实现了地铁换乘。“城市群”,这个降生于30多年前的概念,跟着城市间交畅达通,交换亲近,影响还正在持续发酵,并将不竭扩大。